WEDCV155VD5RRV515DV |
OKAPI 推薦
-
文/陳心怡2015年03月30日
激烈熱鬧的 HBL在松山高中高一超級新人高國豪逆轉而打敗爭冠的泰山高中後落幕,當然,除了小小球星之外,我們還有遠在美國 NBA 湖人的林書豪。今日籃賽看得過癮,但在80年前的台灣,受到日式教育的影響,讀書人可不時興玩當時人眼中小家子的運動,一群人在那一小塊區域爭搶一顆球,算得了什麼?日治
內容簡介
她們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對未來的想像也越發豐富,雖然人生旅程上仍有傳統跟現代價值的拉扯,但是在她們眼前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這是她們的青春,也是台灣女性的歷史。
集結訪談紀錄、報紙、雜誌、老照片等豐富資料,加上細緻的考據與梳理,鄭麗玲老師這次要帶領讀者,看見20世紀初台灣新女性的誕生與養成。
本書特色
◎ 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台北帝大第一位女學生、第一位女司機、第一位護士,她們是台灣最早的摩登女性。
◎ 走進高等教育的課堂、放開對身體的束縛、進入前所未見的職場,台灣女性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 有了更多選擇、更多自由,但生活並沒有變得容易,傳統和現代的糾纏仍然是她們要面對的難題,即使如此她們的身影依舊美麗。
◎ 從教育、服裝、讀物、體育、職業等不同領域看女性生活的改變,以及她們踏出自由的第一步。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圖檔授權,豐富的歷史圖像讓人眼見為憑。
名人推薦
封面影像 李火增(日治時期名攝影師)
專文推薦 蔣竹山(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鄭麗玲
高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專攻台灣史,以日治時期社會、教育為研究主軸。近年來開始發展歷史文化的創意開發與應用,與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共同進行立基於土地,結合歷史與文化的創意發想,開發文創產品。著有《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5年8月);《國共戰爭下的悲劇—台灣軍人回憶錄》(台北縣文化中心,1996年8月)、《百年風華 北科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08年)、《台北工業生的回憶》(1-3輯)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百年風華 台北科大學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稻鄉,2012年3月)、《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蔚藍,2015年1月;日文版,創元社,2017年)。
目錄
序
一、現代教育下的女性圖像
二、纏足與高女——女性社會階層的流動與轉變
◇女性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台北女子高等學院 ◇全台最知名的女學生─文學少女黃鳳姿 ◇殘酷的限量版 ◇西川滿和他的限量手工書 ◇藏書票與同人誌 ◇師生伯樂到神仙伴侶 ◇第一位進入台北帝國大學的女性
三、家政女學校
四、洋服世代
◇學校制服 ◇少女服裝穿搭術
五、全島中等學生學力調查
◇男子中等學校英文科 ◇男子中等學校代數科
◇高等女學校國語科 ◇高等女學校歷史科
六、女學生的書單
◇台北女子高等學院楊千鶴的閱讀 ◇青少年的閱讀調查
◇昭和少女的最愛—《少女の友》雜誌
七、住宿生——中等學校的次文化
八、女性與勞動
◇女事務員 ◇打字員 ◇女店員 ◇女車掌 ◇列車女孩 ◇職業甘苦談 ◇電姬 ◇產婆 ◇護士 ◇美容師 ◇女給 ◇舞女 ◇女工 ◇編輯與記者 ◇同工不同酬到女性自覺 ◇工作的樂趣?
九、社會運動與女性
◇土匪婆─葉陶 ◇高雄高女雙璧 ◇台灣共產黨主席─謝雪紅
十、女性與運動
◇體育課與運動會 ◇游泳 ◇越野與登山 ◇露營
十一、台灣唯一の婦人家庭雜誌
十二、家計簿、月薪調查
十三、愛情與自由
◇自由戀愛毒 ◇禁忌之愛
十四、不良少年少女
◇戰爭與女性形象的僵固
十五、餘音——廚房到書房
序
這本書撰寫的起心動念,是在《躍動的青春》出版不久。我的學校信箱內躺著一封陌生來信,來信者說明才剛過去不久的農曆新年期間,他那高齡快九十歲的母親在誠品敦南店看到我的書,竟然就站在書店前看了很久,為人子女的當然趕緊買下書,看媽媽在書桌前展讀許久,讓他決定要和作者聯繫。來信的許文龍先生的母親王采月是1945年3月,台南第二高女的畢業生。收到這封信一方面很感動,一方面也很汗顏,書中提到的女性生活實在太少了。《躍動的青春》完成後就已經在思考是否繼續完成一本以女學生為主題的書,此外,我在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任教,每年指導大學生製作畢業專題,常常和年輕活潑的學子們腦力激盪,我指導學生以王采月女士和她這班日本統治最後一年的台南第二高女同學為主題進行採訪與圖文書創作。因著這個機緣,終於開始這本書的撰寫,2016年初稿成之後,卻因為行政工作繁瑣無法順利修訂,以致延宕迄今。
本書的章節編排,一如之前《躍動的青春 日治台灣的學生生活》,以主題式章節呈現,章節與章節之間並沒有有機的連結。這是想要跳脫學院式結構嚴整論文,同時日常生活確實也是經常片段呈現,希望以現有資料呈現局部的日治時期台灣女學生、台灣女性的生活樣態。不過,有些編排還是用了點心思,例如最後一章〈餘音─廚房到書房〉。在過去,一個家的空間分配,廚房總「理所當然地」被視為是女性的空間,「書房」則是男主人獨享。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對於在父權社會下女性被家庭勞務剝削,沒有足夠物資基礎來進行創作,沒有自己的空間,甚至連一張自己的桌子都沒有的情況,身為女性,她一針見血的指出歷史上許多女性文字工作者共同面對的困境:「假如你要寫小說或詩,你一定要有五百英鎊的進帳,同一間門可以上鎖的房間。」最後一章,試圖呈現現代生活空間的演變,書房的門逐漸為女性打開,而且不只是走進去打掃,擁有自己的書桌也不再是奢望。雖然,在21世紀寸土寸金、房價高漲的台北,一間書房、一間屬於自己可以上鎖的房間,無論是對於男性或女性來說,都可能是非常奢侈的願望;此外,在一個家的空間裡,進廚房的人還是以女性居多。
以一位從20世紀後期活到21世紀的台灣女性的觀點,描繪20世紀前半台灣新時代的女性圖像與歷史。「阮ê青春夢」這個主題,像衝擊在岩石上的浪花打回到自己身上,上一世紀初糾纏著新女性的困惑、難題,有些是政治、社會變遷的共同問題,有些則是女性才會面對的局面。這些衝擊與疑惑,在我們這一代改變了多少,又有哪些新的局面與困頓產生出來?希望本書的描述,我們可以更具體的理解20世紀初,「新女性」出現時的生活樣態。另一方面也認知到,我們自身的生命史也正在建立21世紀台灣生活史的一部分。
這本書彙集了在此之前許多在台灣女性史、女性文化、文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感謝這些研究者付出心力,讓女性的身影在歷史中越來越清晰。書中豐富的圖片感謝夏門攝影工作室提供授權,我任職的台北科技大學也一貫給予無私的支持。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圖書館,將館內珍藏的日治時期豐富藏書數位化並公開,提供研究者莫大的幫助,使用授權上也很親民便利,是近年台灣歷史圖像能越來越豐富,並普及推廣的一大推手。更要感謝的是2015年拜訪多位台南第二高女的學姊們,王采月女士、黃清岑女士、陳錦源女士、田淑珠女士、王翠月女士等,書中有不少照片是王翠月女士慨然提供,沒有妳們的幫助,本書無法完成。
本書初稿在2016年就大概完成,8月底我帶著〈文化啟蒙、共學令交織的衝擊—1922年的學生抗爭事件〉這篇研究論文,前往日本關西大學發表。論文內容討論1920年代男子中等學校風起雲湧的學生抗爭運動。約莫兩萬字的內容主旨只是要說明:1920年代站出來反對台灣總督府種種不公平壓迫的蔣渭水,之所以能成就為我們所熟知的蔣渭水,是因為他身旁、背後站了很多和他一樣熱血正義的台灣人,包括論文中描繪的這群面貌模糊不清的中學生們。《阮ê青春夢》一書想描繪的也是在過去很長的歷史敘事脈絡中,面貌總是模糊不清的女性。「阮」是台語「我們」的意思。希望透過本書,讓過去許多人的努力被看見—無論是歷史中的女性或女性史的研究者。我們以輕鬆的書寫方式,讓年輕讀者看見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樣貌—歷史是無數的男男女女創造的,無論菁英與平凡大眾,他們在台灣各角落努力生活,留下他們的足跡,我們踏襲著他們創建的基礎,繼續前行。
讓我深刻體會歷史應該是這樣,並有能力盡可能的實踐的人,是張炎憲老師。他一貫不多言、身體力行、奮鬥不懈,不為拚搏學術論文點數,或形式上的計畫案數量、金額,而是投身史料蒐整,進行許多人物訪問、史料及編輯整理,一直到他生命最後一刻,都在做這樣的工。我認為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歷史學者,希望日後自己能一直仰望這樣的身影,銘記歷史工作的使命。
謹以此書獻給在天上的炎憲師。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94200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6.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女性接受現代教育,和台灣現代化歷程息息相關。清領末期台灣開港後,傳教士在口岸興設學校,包括馬偕創立的淡水女學堂、南部新樓女學校,是台灣女性進入現代教育體制的開端。雖然,傳教士所設立的西式學校,主要目的仍在進行傳教,培養本地傳教人才與協助者。教會學校的課程迥異於傳統教育,有數學、理科、體育等科目,擴大了受教者的視野。這批接受西式教育的基督教家庭,是最早擁抱現代教育,有比較開放的思考與行動的族群。例如第一代接受基督教的高長牧師,子女都接受現代教育,其中有成為鋼琴家的女性,男性則從事傳教、教育與醫療事業。
隨著日本在台灣推動基礎教育,開啟台灣女性更大規模進入現代教育的時代。日治時期台灣的基礎教育雖然受到鼓勵,但並非義務教育,經費必須由殖民地人民自己負擔,台灣人接受現代教育的成本遠高於日本人。在資源有限的排擠下,男子的教育投資排在女性前面,女性教育機會通常會被犧牲,並成為家庭勞務的支撐者。男性、女性受教育的比例相差懸殊。在民族差異上,日本女性與台灣女性接受基礎教育的比率更加懸殊。日本女性即使移居台灣仍有基礎義務教育。
雖然如此,台灣女性小學入學率還是呈現緩步上升。日治中期(1922年)日本人不分男女,小學入學率都高達95%。都會區如台南市日本男童小學入學率甚至達到100%。該年台灣男性全體的入學率43.62%,女性11.77%。台北州當中的台北市,台灣人男性入學率已經逼近6成,達59.33%,女性入學率也到28.25%。台中市男性入學率57.51%,女性22.64%。台南市的就學率更是全台各市街之冠,男性59.91%,女性28.04%。十年後的1932年整體台灣男/女入學比率52.55/20.61,整體趨勢男女大約平均以每10年10%成長。1932年都會區台北市台灣人男/女入學比率是73.03/44.76,新竹市68.77/32.89,台中市73.08/40.81,台南市63.68/42.59,高雄市57.24/28.84。
大約在1920年代後期開始,現代教育帶來的轉變,逐漸在現實生活中呈現出來。尤其在現代化比較快的都會地區,女性進入小學開始接受現代教育的機會也遠比鄉村地區高。
... 一般來說,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就決定了我們會過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高度,能走多遠、所以選擇一份好的,適合我們的工作至關重要。但是,經常會有人宣示錯誤的口號,說是先就業,在擇業。實際上,有些工作,或許看起來不錯,但如果你幹得越長,你越是沒有翻身出頭之日。 1、透支員工代價的工作 很多在大城市打拚的朋友,為了著急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大都主動或者被動的接受一些嚴格的公司,或者在一些工作制度變態的公司里上班;雖然一些初創的公司,給員工的工資都不低,但是需要員工們每天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還要按時去上班,時間拖得長了,這種公司是非常透支大家健康的。這種工作絕對是得不償失的;所以說,這種透支員工身體代價的公司,還是趁早離開的好。 2、不能學習新技術的工作 做機械的工作,不僅在於能力上無法提升,無法學習新的能力和技能,時間久了,還會麻木人的精神和思維,讓一個人變得呆滯,無力。一個人在流水線上每天做著重複的動作,完全依靠肌肉記憶就夠了,根本不需要再動任何腦子,自然,大腦越是不動,整個人就會越來越笨,越來越無法思考問題。長期這樣下去,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到時候想趕都趕不上。 3.不能長本事的工作 如果說,一份工作不僅能讓自己不斷增長本事,還能讓自己越來越強,那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如果一份工作,是會要求你程序化的工作,但是卻不占任何本事,這份工作就不能繼續下去了。這種工作做的再久, 對你自己沒什麼好處。 一旦你失業了,你找的工作就要從新開始,沒有任何能力積累,對你找工作就是一種阻礙。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什麼?不在於能力,背景,其實就在於一個人的見識和思維方式。一個人見識越高,那麼他能站的地方就越遠,越是能掌控生命的節奏。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即不長本事,又不能長見識,那麼這個人的眼界必然是狹窄的。未來他的職業發展道路必然是越走越窄。 有時別把工作看得太重,但生命只有一次,大不了就是一份工作。有損健康的工作千萬不能幹,若不是迫不得已,三班倒、上夜班的工作,儘量遠離。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合適的工作。一步錯,萬步錯。如果不小心選擇了錯誤的方向,一定要及時止損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areer/g4om8m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944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葉大學附近推薦頸部緊繃酸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彰師大附近推薦味覺異常看什麼科竹塘睡眠品質變差中醫推薦線西味覺異常看什麼科
永靖頭部發麻看什麼科 彰師大附近推薦味覺異常中醫推薦 大家都推薦這間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國姓鄉胃脹看什麼科 南投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治療中醫 大家都推薦這間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伸港下背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鹿港睡不著中醫推薦 治療有成效的彰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建國科大附近推薦情緒緊張治療中醫 福興腎臟功能異常治療中醫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彰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